近日,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公布了“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”第三批实验基地名单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悦湖学校、武侯区教科院附属小学、成都市第十幼儿园等37所中小学幼儿园成功获批为“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”第三批实验基地。至此,武侯区获评实验基地的学校已达44所。
近年来,武侯区着力健全协同机制,提升育人合力,构建形成了“党委领导、政府统筹、学校主导、家庭参与、社会支持”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,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。
创新机制,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
武侯区出台《关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十条的实施意见》,聚焦育人质量、家庭教育水平等二十条措施,落实各方育人责任。强化保障,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,开展专题培训培育专业队伍,加大财政投入。优化评价,制定《推进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工作方案》等,将协同育人纳入评价指标,举办“学习型家庭”“最美家书”“校家社共育案例”“协同育人”等表扬评选活动,树立了标杆。
学校主导,打造“五育融合”校本化范式
推进三项行动、四类活动。聚焦心理健康、阅读素养、课堂教学改革等领域,完善“心育”体系;开展“五全阅读”“每天一节体育课”等特色活动;常态化举办艺术节,建立艺术测评平台;以“基础课程+融合课程+活动课程”三课联动,全域推进劳动教育;深入实施“智慧教育”,建设数字画像,贯通校家社协同数字化场景。
多方联动,搭建“1+N”精准支持网络
以武侯区家长学校建设为主导,打造“水韵园”综合教育基地,开发研学线路20条,服务超25万人次;开展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,建立“家庭教育指导中心”,成立“武侯家长学堂”,研发长、中、短、微四类课程,打造线下教育阵地,培育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队伍,组建“种子家长”团队,开展诸葛家长学堂“父母成长营”“亲子情绪日记”项目,近两年参与学习家长达600余万人次;建成儿童友好社区43个,举办“社区雏鹰”暑期公益活动1173 场;积极实施家庭教育“海洋计划”,开展“共享奶奶”“故事爷爷”活动,营造家校社共育生态。
数字赋能,构建“云上教育综合体”
依托“武侯智慧教育”平台为学生提供成长画像、路径规划和生涯建议;在喜马拉雅开设“云听学堂”,设置“大咖专家讲方法”“文化名人谈家风”“一线教师解疑惑”“父母孩子聊家事”四个子栏目,总收听人数达30余万人次。深化武侯家庭教育“120”工作室,推出“诸葛家长”小程序,提供在线问答和线下咨询预约,为家长提供一对一公益咨询服务。
成效显著,打造中西部家庭教育高地
近年来,武侯家长“终身学习,与孩子共成长”的观念逐渐形成,协同育人工作成效显著,创建了4个全国终身学习品牌。2016年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,2020年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,2024年获评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。武侯教育生态更加充满活力,师生的健康指数、幸福感持续提升。
未来,武侯区将继续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,推进“教联体”建设,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,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

供稿:周嘉欣
初审:林荣东
二审:王馨
终审:贾军